宁夏,这个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自治区,自古以来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。“塞外”这一称呼,更是让宁夏地名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,宁夏为什么叫塞外呢?本文将从历史、地理和文化等多个角度为您解答。
地理位置决定“塞外”之称
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,东临陕西省,西接内蒙古自治区,北靠甘肃省,南与陕西省接壤,自古以来,宁夏就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重要通道,被誉为“丝绸之路”的咽喉之地,由于宁夏位于黄河以北,因此被称为“塞外”。
据《中国地理大辞典》记载:“塞外,指长城以北地区。”可见,宁夏之所以被称为“塞外”,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,在古代,长城是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防线,而宁夏正位于长城以北,因此得名“塞外”。
历史文化底蕴深厚
宁夏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早在新石器时代,宁夏地区就有人类居住,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宁夏地区开始纳入中央集权统治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宁夏地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,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。
-
佛教文化:宁夏是我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唐代高僧玄奘曾赴印度取经,途经宁夏,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,宁夏的佛教文化依然繁荣,如著名的西夏王陵、贺兰山岩画等,都是佛教文化的瑰宝。
-
西夏文化:宁夏是西夏王朝的诞生地,西夏王朝曾与宋朝、金朝等政权并存,创造了独特的西夏文化,宁夏的西夏王陵、西夏博物馆等,都是西夏文化的代表。
-
回族文化:宁夏是回族聚居区,回族文化丰富多彩,宁夏的回族美食、服饰、建筑等,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。
经济发展与“塞外”之称
近年来,宁夏经济发展迅速,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,宁夏的“塞外”之称,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经济发展潜力。
据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》显示,2019年,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,同比增长7.8%,在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等领域,宁夏均取得了显著成绩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入推进,宁夏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。
宁夏之所以被称为“塞外”,既与其地理位置有关,也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、经济发展潜力密切相关,在新时代背景下,宁夏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,为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