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导读:
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,购房者对房屋的考量标准也越来越多元,公摊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实际可居住面积的大小,因此选择公摊小的房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,什么样的房子公摊小?本文将为您揭秘选购公摊小房子的关键要素。
公摊面积的定义
公摊面积是指建筑物中除各套(单元)房外,共用部分的面积,包括电梯井、楼梯间、公共门厅、走廊通道等,根据《住宅设计规范》,公摊面积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:
1、公共区域:如大堂、门厅、电梯厅等;
2、结构部分:如墙体、柱子、梁等;
3、设施设备:如消防设施、安防设施等。
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
1、房屋结构设计:不同结构的房屋,公摊面积会有所不同,板式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小,而塔式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大。
2、电梯数量:电梯数量越多,公摊面积也就越大,选择电梯数量适中的住宅可以降低公摊面积。
3、户型设计:户型设计也会影响公摊面积,紧凑型户型公摊面积较小,而宽敞型户型公摊面积较大。
4、建筑物高度:建筑物越高,公摊面积也就越大,低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小。
如何选择公摊小的房子
1、关注户型设计:选择紧凑型户型,如一室一厅、两室一厅等,可以降低公摊面积。
2、了解公摊面积占比:购房者在选购房屋时,应关注公摊面积占比,尽量选择公摊面积占比较低的住宅。
3、关注电梯数量:选择电梯数量适中的住宅,可以降低公摊面积。
4、关注建筑结构:板式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小,购房者可以优先考虑。
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《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》,板式住宅的公摊面积占比普遍在15%-20%之间,而塔式住宅的公摊面积占比则在20%-30%之间,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,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。
公摊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实际居住体验,在选购房屋时,购房者应关注公摊面积的大小,尽量选择公摊小的房子,通过关注户型设计、电梯数量、建筑结构等因素,购房者可以降低公摊面积,提高居住舒适度,希望本文能为您的购房之路提供一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