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,各类建筑和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大,支护结构作为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在保证工程安全、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本文将围绕支护结构的作用及相关术语展开论述,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1、支护结构的作用
支护结构是工程中用于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的一系列措施,其主要作用如下:
(1)保证施工安全: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由于地质条件复杂、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,容易引发坍塌、滑坡等事故,支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,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。
(2)提高施工效率:支护结构可以稳定土体,为施工提供稳定的作业面,从而提高施工效率。
(3)降低施工成本: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,支护结构可以降低材料、劳动力等成本。
2、支护结构的相关术语
(1)锚杆:一种用于加固土体的构件,具有抗拔、锚固作用。
(2)喷射混凝土:一种将水泥、砂、碎石等材料混合后喷射到工程面上的混凝土,具有较好的抗渗、抗裂性能。
(3)支撑:一种用于支撑土体、防止坍塌的构件,如钢支撑、木支撑等。
(4)土钉:一种用于加固土体的构件,具有抗拔、锚固作用。
(5)围堰:一种用于围护河流、湖泊等水域的构筑物,防止施工过程中水流对工程的影响。
(6)桩基础:一种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深处的工程基础,如预制桩、灌注桩等。
3、支护结构的应用案例
近年来,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、地下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,以下是一些支护结构应用案例:
(1)京张高铁: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,其中隧道占比近80%,在隧道施工过程中,采用了多种支护结构,如锚杆、喷射混凝土、支撑等,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。
(2)深圳地铁:深圳地铁在施工过程中,针对不同地质条件,采用了不同的支护结构,如土钉、围堰等,保证了地铁施工安全。
(3)上海中心大厦:上海中心大厦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,有效解决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、沉降等问题。
支护结构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,能够保证施工安全、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施工成本,了解支护结构的相关术语和应用案例,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工作,随着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支护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,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。
注:本文内容参考了《土木工程概论》(第4版)、《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》等权威行业报告及数据,并结合第三方评论进行整理。